SoBLawrence

2007/02/17

由2007年至2012年

近來是懶還忙?只知很久沒有更新這裡。其實也有很多題目想寫,如參觀域多利、社會學與心理學、偶遇、第三屆行政司官選舉、王菀芝……,還是選擇較易第「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」。

由於工作關係,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有關政治的工作,我的老闆們座擁40張選委會的票,不算多,但又實在不算少。其實由開始界別分組選舉開始,援往例也會見到他們如何的明爭暗鬥地達到理想,這是我討厭的的其一。再加上為甚麼他們可以比我多一次的投票機會?又或者為甚麼他們才可以參與特首選舉?因為他們比我聰明?顯赫?這就是我討厭的其二。

這遊戲規則既然已成定局,那便要待2012年才有機會轉變,亦只好拭目以待。

現在要談,也只好談曾蔭權、梁家傑。

我是相信個人背景建構性格,性格是個人成功的關鍵。先舉一例,首任特首董建華先生來自名門望族,有如王國般大的家族生意,公司內有如溫室,有眾多貴人扶持,亦有眾多利益平衡,或許就是這樣養成優柔寡斷的性格。

曾蔭權現時(即2007年6月30日或之前),只可視為第二屆行政長官之「新的行政長官」,但他不是來自名門望族,也不是傳統港英政視為精英中精英的香港大學畢業,他第一份工只是推銷員,第一份公務員崗位是1967年擔任EOII。依我個人主觀意見,他是有點運。

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分層較為開放,憑著個人的努力是可以向上流動,他是由EOII爬上AO,出身可算是當時AO中較為卑微的一位。但他深深知道「做好呢份工」的重要性,如在他的競選網頁中得知,在曾生擔任行政署署長時,這個大內總管職務,可以稱得上政府內務任可大大小小事情都可以知得一清二楚,但被派往英國游說當時的英政府給予香港人居英權,任何人也知道,這只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結果如何?港人當然沒有居英權,而曾生亦當上了香港的最高領導人。

由於曾先生可算是「穿紅褲子」出身,要與看不起他來自傳統港大畢業的「手袋黨」、AO中競爭,就漸漸養成他力爭上游的性格,明白到執行老闆的指示,就是「做好呢份工」的一個重要因素,這就是曾先生的成功之道。

至於梁家傑,眾所周知,他問鼎特首,非不為也,是不能也。轉轉口號,期望在小圈子選舉中引入競爭,但這也是我這名小市民認同的一舉;亦感到欣慰,在八百名既得利益的選委中也認同特首選舉是需要引入競爭的道理,始終回歸十年了,到了第三屆特首仍是自動當選,顯然與大世界流行背道而馳。

梁家傑的出現,不停地鼓吹2012年引入全面普選,這也是一個泛民的目標,在有限的空間下達最大宣傳,那就在2012年的五年前即2007年便開始提出,經過潛移默化,香港人也會普遍接受這個概念,但記著,這只是一個概念。至少,由於曾先生要「做好呢份工」,未見得他會勇於提出2012舉行雙普選的概念。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