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BLawrence

2006/11/28

Nation vs Quebec


對魁北克這個地方,總是有著一個情意結。當法語被強勢的英文邊緣化後,在說英文的北美洲中,仍有一班努力維繫著法語文化的人士在與英語抗衡。或許有點引導錯誤,他們不單保護著法語文化,其實是起著革命,成立國家。

英語大約左五百年前面世,而法語大約在二千年前面世,單憑歷史來看,法語的確為第一代的世界大語言,在但十九世紀英國的冒起,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化,在二百年間在強勢的英語影響下法語便被邊緣化。現在操法語的加拿大人,絕對是當時法國移民後裔,約二百年前,法國放棄新法蘭西以換取繼續擁有西印度,英國人將加拿大(當時新法蘭西的一部分)改名為魁北克省。

直到現在,魁北克省仍然有著濃郁的歐洲的味道,唯一的法定語言也是法語,但加拿大聯邦則定英語及法語也是法定語言,那麼便有奇怪現象,除魁北克外,根本就沒有省需使用法語;而魁北克也只會以法語為法定語言。

馬克思指出,歷史中的改朝換代,就是因為兩個階級的鬥爭造成互相對立,對立雙方不斷的鬥爭就是革命的源頭。在現今香港有僱主與僱員,在舊中國有大地主與農民。現在的加拿大,就是存在著「英語系文化」與「法語系文化」的對立,或許革命就是這樣形成。

推動魁北克省獨立的政黨魁人政團提出有關魁北克地位定議的議案,提出這樣的議案,實司馬昭之心。在1980及1995年的公投中,雖然未被獲加國人民通過,但可見這革命已有相當悠久。提出這樣的議案,如說是為魁北克獨立鋪路,實在不是牽強。

這議案有三個方案:
1. 「自成一個國家」(a nation)
2. 「在統一的加拿大內自成一個國家」(a nation within a united Canada)
3. 「目前在加拿大自成一個國家」(a nation that is currently in Canada)

政治課有說及,「nation」這個字是很含糊的字眼,可解作擁有自己一套獨特文化的「民族」,也可解作擁有主權的國家。在加拿大,首都是渥太華,也只會有一個國會,但魁北克也是一個存在於加拿大的國家,但沒有國會。

世事無奇不有,或許有人認為這場革命的結果確有點謊謬。但既能維持國家統一,也能滿足魁人的努力。未知當權者會否想到,先例一開,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BC省,經濟命脈安大略省,也紛紛揭竿起義?或許屆時加拿大也演變成名乎其實的「聯合國」,但內裡只是由「省」這個字變為「國」。

這場革命,最為帶來啟示的國許就是中國,鄧小平開先例為統一祖國大業而成立「特別行政區」,在1983年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,全世界人也會認為這個想法是謊謬,結果此舉也運作了十年。大膽、創新的嘗試,往往就是新的出路,那就拭目以待魁北克此舉又是否成功,或許會帶來一點點的啟示。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