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BLawrence

2007/09/22

Made in China

每天看著公仔箱的北東西南時,總是會有著一段:「某某國家停止輸入中國製產品甚麼甚麼,原因是未能乎合當地的標準。」

國家開放政策在八十年代開始,由人工到原料統統都是以便宜見稱,作為商家的人又甚麼抵擋引誘?於是來自全球的商家都紛紛在內地設廠,自此,印上了「Made in China」的貨品也隨著來自全球的商家帶往全世界。

但近來「Made in China」這個標籤,又彷彿不單止是代表著「中國製造」這意,還是包含著「劣質製品」,有公仔箱更報導,美國的中產人士更發起「無中國」行動,是指在日常生活中,不會使用「Made in China」的製品。可想而知,「Made in China」已有信心危機。

今天九月二十二日的報導,美國的消費者組織理性地又作出分析,亦認同在中國生產一件產品,公平點來說又不可以將所有安全責任統統推往中國去,因為中國只擔當「工序」,其餘的設計、原料、設施等,都是由外商提供,正如耐克球鞋(NIKE)來說,設計、專利、原材料,以至工業安全、工人權益、環保責任、平權行動,統統都是由耐克提供,如果,我只是說如果,有朝一日說:「耐克球鞋會使人的腳產生某某問題」,您認為會是中國廠商的問題嗎?

我們要釐清產品安全是誰的責任。是兩地標準不同?不合格產品通過「特別渠道」出口?還是監控當局失職?還是將工商政治化?都值得我們深思,有想過為甚麼「Made in China」一定是劣品?「Made in Europe」必屬佳品?所以,國內由中央到省以至市的官,由質量監控到海關把關以至檢控部門,統統都必須嚴格把關。

說到嚴格把關,就必須從反貪說起,有待多點資料才繼續噴口水。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