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BLawrence

2007/04/29

我要發大願

近來,看的電視,是NOW財經台;聽的電台節目,是投資新世代;看的課外書,是甚麼甚麼創富之路;看的BLOG,也是甚麼市場先生或東尼。不知不覺得自己也變得貪婪,也不否認。但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,投資理財的讀物從來都是我喜愛的。

話雖喜歡投資,但投資最重要的就是錢,沒錢,就怎樣喜歡也沒有用。身邊較熟的同事,儲錢結婚的儲錢結婚,儲錢讀書的儲錢讀書,儲錢減肥的儲錢減肥,我們幾個近來都吹著「慳錢」的風氣。這也不是甚麼壞事,不知不覺,我也慳錢起來。

根據恩姑的教導,也為了省錢,如果午餐沒有著落,那就上班時候去買定午餐,例如早餐的吉野家牛肉飯是售$14,但午餐時已售$28;還有早餐時的餐蛋治加飲品只是$10,但午餐時已售$18,試想想,一點一點的計下來,又的確是天文數字。

也在ANGEL身上,也學懂灣仔一帶有極多的十蚊碗麵,如果要返學的日子,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呢!

逢星期二、四,都會在金鐘上課,增經想過,為了慳錢,還是乘電車好了,但現在上課時間為八時,所以有的時間也頗多,近來更選擇由灣仔步行往金鐘。如果下課時不是太累,也會步行往灣仔,因為也是為了省去共四大元,我也服了自己。

還有甚麼行老遠去找「地鐵特惠站」、新巴轉乘優惠、甚麼CARD會有甚麼折扣等等……,在這股市瘋狂升的時候把錢省下來,希望有待股市瘋狂跌時有資金出擊。

我要發大願,我要慳錢。

2007/04/22

大壽一聚

早早被通知,今年是叔公的八十大壽。

其實,我想叔公並非我真正的叔公,但在三十年前,叔公與叔婆給予我媽媽的幫助,實在非筆墨所能形容,自此,我和媽媽都視他兩佬為在香港最親的親人,而他們也從來視我為「拉仔」。尤其近這幾年,他的兒女(我稱他們為舅父、姨姨)都紛紛移了民往美國及紐西蘭,我這名拉仔實有責任去陪伴兩老。

大約三十多年前,媽媽由大陸移民來港,就是住在他們家裡;直到我小學,也是天天往他們家托管。所以,對他們居所的任何擺設都有著一份感覺。雖然他們不至大富大貴,他至少他們一家十多口舉家也是投資移民,可見實力也不少。雖然我叫他們是舅父、舅母、姨姨等等。他們分別會帶我去看電影、看演唱會、生日送上禮物等等,可見他們從來都視我為「細佬」。至於叔婆,關係更密切,小時候在白天時,我的起居飲食全都是由叔婆負責,還有一大堆的人生哲理,在他們身上,最濃烈的就是「人情味」。

而且,與他們的關係或許較為密切,他們的喜宴中,絕對沒有哪討厭的感覺,真的是歡天喜地過了一個晚上。

今年藉著叔公的八十大壽,作為兒女的,不論己走到多遠,統統也回來香港一聚,人齊的時間大約只有兩天,但見到他們是十分珍惜一家人人齊的時刻,不論是喝茶,還是光坐在深水(土步)的舊居,我這名半個局外人,也會替叔公叔婆開心,雖然他們沒有說出聲。

2007/04/07

重拾

年度的籌募活動又開鑼之際,忽然間使我重拾很多。

這個活動對我來說,已是第八個年頭,不算多,但也不算少。每次到法會時間,很多人就會自動自覺緊守崗位,不論是職員、是義工、是學生、是教師、是善信,是不個不需約定時間地點的約會。

有幾名早幾年還是小義工,今天已是測量師、獸醫,還有從澳洲及美國留學回來的小義工,統統也長大了,還甚麼不認老?縱使他們是跑到老遠,還是秉承家人的習慣,但在因緣成就之下,他們也是會回來當義工,這裡,的確是有一定的凝聚力

最大感覺的是VICTOR,由同事變義工,由熟悉變陌生。他曾經是上司結婚時的兄弟,但是次回來,與上司妨如陌路人,由始至終親眼目到的我,有很大感觸。還有GARY,他們的回來探班,真心的高興起來。

如果能看得開,這應是理所當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