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oBLawrence

2017/11/23

總是忽然間,就會想到這裡來。這是第幾次?在這個寫Blog的一事上,我想我發現,一直以來生活都彷彿是浮浮沉沉、一事無成似的,就是欠缺了恒心。

有時看到另一半,為著自己的興趣或理想,花上了無盡的心血及時間,這點我明顯是缺乏。論興趣,會是甚麼?論理想,又會是甚麼?平平凡凡的我,白天上班、晚上回家,偶然約朋友們出來談笑風生,說及一些無傷大雅的話題,這就是我的基本生活。

臨近聖誕,今天寄出了海外親戚的聖誕咭。有感連寄聖誕咭都彷彿是例行工事,在咭內敷衍寫了幾句了事,連自己都覺得既然這麼馬虎,幹嘛要繼續寄呢?但我又不會選擇停止,每當稍為猶豫「真的要寄嗎?」,心裡就會同時出現「反正都寄了廿多年,繼續吧!」。就是這樣下,草草了事,花了數十元的郵費而已,讓自己也可以較為心安理得。

2016/04/30

放工,不想外出!

有一班朋友,每逢生日就會見面一次,但除了生日飯外,基本上都沒有在其他活動上見面。總的來說,我都會視他們為閏蜜。然而,每次聚會都是生日飯,今年就來一個新玩意,就是生日的那人付款便算。在實務上,既然每次聚會都只是生日飯,而每次都是同一班人科款一次,那就乾脆每人付款一次便算,的確上,我覺得運作上都算不錯的。

近年來,自己與朋友的聚會越來越少了,或許就是有了另一半的出現,時間安排上就已有一半是編配給他,其餘還有自己的家人、還有他的朋友聚會、出席甚麼甚麼……,漸漸明白,以往在沒有另一半時總是會感到有另一半的朋友會重色輕友,但實情上的確是無心之失。

還是自己年紀大了,每晚上班後就是不想外出,回家洗洗澡、吃吃飯便上床睡覺,都是一個上乘之選,我就是不喜歡夜夜笙歌的人,身邊的朋友都知道我就是這種人。每晚外出,都是要想哪裡吃?吃甚麼?喝甚麼?來回又花上了兩三小時的車程,真的不想花任何精力在這些事情上,當然內裡是因為已沒有「精力」了。

2015/12/24

2015年聖誕節

又到聖誕年,已經是第四年一起過的聖誕節。

每年都見到另一半悉心地為聖誕節的聚會作準備,可能是受到家族遺傳吧!以往的日子,我的確沒有這樣做的,只是會與朋友過著些「港式聖誕」,打打邊爐、唱唱K而已。沒想過是一家圍著熱騰騰的火雞,唱著聖誕歌曲地過。他的衝勁是令人感動的,總是為著對方的家人著想,搜羅理應適合對方使用的東西。溫馨洋溢的過著聖誕節。

有時在想,以往的日子過聖誕都是與朋友過,沒有想過與家人過。但自另一半出現後,就常常與另一半的家人過,反而自己的家人呢?說我家是華人傳統家庭是事實,聖誕節從來不被重視,只是多了兩三天的假期而已。所以漸漸有一個想法,會是冷落了家人嗎?又開始散發著一股不安思維……

過節的重點是看了《胡桃夾子》,這劇聽說了很多年,但從來沒有看過,也沒有想過會看,起初的確有點不習慣,但後來也好了很多。已約定2025年不論在哪裡,都會再看一次《胡桃夾子》。接下來的就是與朋友的聚餐及另一半家人的聚餐,也開始成為習慣了。

最近翻看了《春嬌與志明》,戲中春嬌說不知不覺已被志明改變了,也越來越喜歡志明。回想自己在聖誕節的安排,我也彷彿有這樣的感覺,不知不覺已被另一半改變了,不敢說是好事或是壞事,但要仔細想想,仍是這樣嗎?少了見自己的朋友,少了陪伴自己的家人,人大了就會到了這個點,或者就讓自己飛,有自己的生活。

祝願有緣看到這文章的你「聖誕快樂」。

2015/11/25

有假煩

本打算在12月初會再有一次韓國的,可惜另一半的時間未能太配合,結果告吹。身邊總有朋友正在或打算離港,美國的、臺灣的、泰國的、德國的……,實在羨慕不已。其實,我喜歡淡季去旅行。

忽然收到美國表姐來電,她急於12月前往廣州,換言之,下次離港最大機會就是廣州吧!每次提及到中國旅行或探親,總是有點一絲絲的不太理想的想法,或者已不再陌生,而且中國內地已是我主要出差地,更加不太願意。但偶然見到一些蘇杭、西藏的旅遊照,又彷彿重現「都OK啦」的感覺。

如果餘下的假期不想白白溜走,或者祖國都會是一個好選擇。

2015/11/17

遇上好人

發瘋般的忙了好幾天。每年的十一月,都會忽然忙起來。去年,是籌備白事,今年,是籌備紅事。

每次做這些所謂活動,崗位都是差不多,有點嘮嘮叨叨的是,但每次都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,當然包括好人、有能力的人。但今次就遇上完全沒有組織能力的,只懂FORWARD訊息的,毫無記憶的,無膽量的……,可能我要體諒的就是她非不能也,而非不為也。例如在WHATSAPP群組中問她某些問題,她就只是COPY到另一群組就不了了之。遇上她是我的可悲吧!

當然,每次活動亦會遇上好人。今天遇上了一名有能力、見多識廣的義工。在過程中遇上很多的奇難雜症時,她都可以慢慢的、鎮定的解決。但亦都見到如是錢能解決的問題,對她而言不是問題。

閒著的時候,我們終於聊天起來。她在今年尼泊爾大地震後,她就組織了好幾個香港的寺院,前往災區參與震災工作,而主要的受助對像是佛寺及出家眾。震災工作當然是難,但看到篤信佛教的心,就遇上任何困難也都能一一克服,這就是發願的不可思異吧!雖然,也聽到她們某些的震災方式會是一些大型NGO不贊成的方法,但聽她說到這些大型NGO不贊成的方法卻適合但某些小村落或佛寺時,我就會想到,各有各做又不是妨礙到對方,也就無傷大雅吧!

她說會邀請我參與一些本地的服務項目,我在期待著可以增廣自己的見聞。

2015/09/23

不進則退

最近,有種強烈的「不進則退」的感覺。

身邊人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進發以至實現,當然會替他開心,在他身上是看到堅持與恆心,努力了幾年終於達到了目標。當然,目標A完成後又會衍生目標B、目標C……,這就是人生吧!沒錯,就是這樣。

與此同時,在回想這三年我又有做過一年值得讓別人高興的事嗎?想來想去,真的想不到。自問在工作上我是下過苦功,或許緣份未到,只感仍然是長長的耕種期,亦不知道可見將來會否有豐盛的收成期。屢次提醒自己沒有期望就不會失望,但當努力過後就總會或多或少產生了期望。

這個情境,又是要想到應該要為自己再定下一個目標,使自己不要過於懶散。要逼自己,就是要找不過於輕鬆的事情,所以,就找了好幾個碩士課程研究。可是,自己選擇不多。正正是昨天的因種下今天的果。說來說去,絆腳石都是語言問題,要徹底解決這問題不是容易的事,縱使有人說已改善了不少,但我知道只是由泥土爬上了根部,佢離開花結果還遙遙在望。


有一個打算,是否應該兩線並行。一邊廂要完成碩士課程,另一邊廂則繼續以非主流方式去處理這絆腳石。我相信,這是最辛苦而最有效而縮短時間的方法,您覺得如何?

2015/09/01

看電影,請先有心理準備

近日,在香港使用的社交網絡中都討論著北韓。北韓對我而言,不會太過陌生。畢竟,身邊人總是對它有點著迷似的。而我,在多年前閱讀過一本書《朝鮮是個謎》,就在這樣對北韓有一點點的瞭。

而我自己每次看電影前都會有一個習慣,就是先閱讀影評。但昨天(20150831)在毫無心理準備下,看了一齣講述90年代的北韓電影《冬日蝶》。結果……,對我而言的確太過難過、沉重,也會使自己對母親、對食物、對朋友、對生活、對環境作出反思。

故事大綱是透過一對母子,如何在被政府欺凌下、在糧食不足下靠著自己的勞力過著家徒四壁的生活。但結果……,故事總是悲劇收場。以往看電影悲劇時,每每總是人死了就是最悲的一幕,但這齣電影告訴我,在現實的世界中,原來人死去已不是最悲一幕。隔了一晚,心裡仍是有點餘悸。

這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編,而且我相信這故事絕不是冰山的一角。